古诗绝句欣赏:
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——宋·秦观《鹊桥仙·纤云弄巧》
鬼门关外莫言远,四海一家皆兄弟。
——黄庭坚《竹枝词二首·其一》
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
—— 唐·李白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
今年花胜去年红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与谁同?
——欧阳修《浪淘沙·把酒祝东风》
茶一碗,酒一尊,熙熙天地一闲人。
——宋·王柏《夜宿赤松梅师房》

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—— 苏轼 《定风波》
通过描绘诗人在雨中漫步的情景,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、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。在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时,诗人没有选择逃避或抱怨,而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,甚至从中找到了乐趣和自在。这种心态正是我们现代人在忙碌和压力中容易失去的东西,因此读来特别具有治愈的力量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,只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,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自由。
有人说,世人之所以喜欢苏东坡,因为他们内心某一时刻也住着一个苏东坡。
你是否也处于人生的迷茫之中?你是否也曾被生活的挫折击倒?你是否也问过自己生命的意义?而在千百年前,一代文豪苏东坡却用他对生活的态度,向我们给出了答案。无论是迷茫之时的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追求真理的锲而不舍,还是仕途坎坷一无所有时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,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豁达,亦或是被贬时的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”对生命意义的无穷探索。当人生处于迷茫时,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苏东坡传,领略诗坛文豪苏轼不平凡的一生,领略年少成才的惊艳,探寻坎坷仕途背后的豁达洒脱。

聚散苦匆匆,此恨无穷。今年花胜去年红。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与谁同。
——《浪淘沙令·把酒祝东风》
许多人以为这是一首写给情人的诗,其实这是欧阳修写给好友梅尧臣的诗。
不是用来形容爱情,而是用来形容友情的。
将三年的花季加以比较,融别情于赏花,借喻人生的短促和聚时的欢娱心情,而并非“今年”的花真的比“去年”更鲜艳,但由于是用乐景写哀情,使词的意境更加深化,感情更加诚挚。
*欧阳修和梅尧臣的友情太让人动容了。
历时十七载,《新唐书》终于修成,而好友梅尧臣也在同年患病离世,当欧阳修宣读编撰人员读到“国子监直讲……梅尧臣”时,一个停顿,一声哽咽,一瞬泪目!

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
———《醉花阴》宋·李清照
传说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,曾以《醉花阴》一词函致其丈夫赵明诚。赵叹赏不已,自愧不如,务欲胜之。于是搜肠刮肚,苦思三日夜,得词五十阙,一并呈送友人陆德夫。殊知陆玩味再三,却道“只三句佳”。赵愕然,连声盘诘。陆答:“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而此三句恰恰是李清照所作。李清照一首从未公开流传的词,夹杂于他人五十阙中,居然被轻易认出,赢得赞许,足见这位女词人独创本领之高超,词采风格之奇特,说明了独创性乃是文艺作品饱含魄力的关键。
李清照婚后,因其夫赵明诚远行,居家惆怅而作此。当时有趣闻说:赵归家后读此词,深感佳妙,而意欲胜之,于是自作数首,与清照所作同示友人,说是皆为己作,请友人评点。友人阅后称:只有“人比黄花瘦”这首好!赵闻言大惭,暗自折服。
思念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,越远越浓,越不经意越是想起。
唐代李治就曾写道:人道海水深,不抵相思半。海水尚有涯,相思渺无畔。
如果你有思念的人,请一定要及时告诉他,总好过苦苦牵挂。

此去今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,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
——柳永 《雨霖铃》
该怎样去写一场分离,是诗人苏轼所描写的“相逢一醉是前缘,风雨散、飘然何处?”还是柳永在古诗文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中所歌颂的“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千秋节!”
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是柳永的代表作,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。词中以种种凄凉、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,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。
词作者仕途失意,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,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,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,使他感到格外难受。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。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,点明时景,暮色苍苍,蝉声凄切,心境凄然,欲饮无绪,执手相看无语。千里烟波,路程遥远,无限愁苦。深秋凄凉,残月高挂、晓风吹拂,清幽凄冷,痴情语挽结,情人不在,良辰美景、无限风情统归枉然,情意何等执着。
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
——柳永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
这世间千般温柔万般美好,没有你在身边,我能和谁倾诉与谁共赏?
多情自古伤离别。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。
——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
风一样匆忙的步履,来不及细细口味,就各分东西,多情之人,总易为离别所伤。在这清冷的秋日里,离别的痛楚更是难以承受。每一片落叶,都似乎在诉说着我们的不舍与无奈。

《浣溪沙·一向年光有限身》
【宋】晏殊
一向年光有限身,等闲离别易销魂,酒筵歌席莫辞频。
满目山河空念远,落花风雨更伤春,不如怜取眼前人。
片刻的时光,有限的生命,宛若江水东流,一去不返,深感悲伤。于是,频繁的聚会,借酒消愁,对酒当歌,及时行乐,聊慰此有限之身。
若是登临之际,放眼辽阔河山,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;就算是独处家中,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,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。不如在酒宴上,好好爱怜眼前的人。
这首诗深刻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,以及对眼前时光的珍惜与享受,富含哲理。
上片以“一向年光有限身”点明主题,表达了对光阴易逝、生命短暂的哀愁。
“等闲离别易销魂”则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无常与令人心痛的感受。
“酒筵歌席莫辞频”一句,表现出词人在面对人生苦短、离别频繁的现实时,选择以酒宴歌席的方式及时行乐,聊以慰藉内心的悲伤。这种看似放纵的生活方式,实则透露出词人对现实无奈与超脱的态度。
“不如怜取眼前人”一句,是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,劝诫人们珍惜眼前人,把握当下的幸福。
全词语言明净、情感真挚、意境深远,既表现了词人对人生短暂、离别苦多的感慨,又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的热爱。
若晴天和日,就静赏闲云;若雨落敲窗,就且听风声;
若流年有爱,就心随花开;若时光逝却,就珍存过往。
只有品味了苦涩,才懂得甘甜的滋味;只有经历了苦难,才知道坚强的美丽。
烦恼缠身时,对酒当歌,及时行乐,莫负时光,一路从容。


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——《青玉案·元夕》宋·辛弃疾
在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中,诗人巧妙地将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,通过对节日盛况的描绘和对一位特殊人物的寻找,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、热闹与寂静之间对比的深刻感悟。
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的词,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反思。通过对元宵节狂欢背后寂静之美的描绘,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刻哲理。这首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,不仅因为它的艺术成就,还因为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写豪放词,辛弃疾是一把好手,写起爱情词来,辛弃疾也是信手拈来。
这是一个元宵之夜,火树银花,宝马香车,通宵达旦的游乐,好不欢乐。
就在这时,词人遇见了一女子,那是他在梦里寻找了千百次的人,一朝相见,惊喜不言而喻。
“遗世独立”的美人,是真美女,还是心中的理想,我们不得而知。
从此,在中国文学史上,多了一个美丽的相遇,在中国人的心里印下一个美好的记忆。

恨君不似江楼月,南北东西。南北东西,只有相随无别离。
——宋代 : 吕本中 《采桑子·恨君不似江楼月》
我怨你不像江楼上的明月,无论南北东西,都能与我相伴,永不分离。你的身影,就像那轮月,时圆时缺,让人难以捉摸。每当月圆之时,我以为团圆就在眼前,可转瞬之间,又是月亏,不知何时才能真正相聚,共享那一份永恒的圆满。这份爱,如同月之盈亏,充满了无尽的期盼与等待,让人既爱又恨,却始终割舍不下。
这句词常被用来劝诫人们珍惜当下身边的人和事,不要总是留恋过去或幻想未来,而忽略了眼前的美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