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。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。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
读辛弃疾的词,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。他面对山河残破的时局,明知道回天无力,却还积极奔走,渴望金瓯无缺。他痛苦过,也失落过,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。他曾经寄调“菩萨蛮”,填词一首诉说心中之痛,鄙视南宋朝堂的投降派偏居一隅、不思进取。

辛弃疾曾经出任过江西路提点刑狱,负责掌管刑罚一类的工作。有一次他外出公干,沿着赣江到达造口,创作了这首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。造口,是个地名,又称“皂口”,位于江西万安县南。造口壁,就是位于赣江西侧造口段的一处石壁。

辛弃疾到了造口壁之后,想到了几十年前南宋朝堂发生的一件大事。那时,金兵南侵,打过淮河长江一线,到了南方。宋高宗作为著名的“逃跑皇帝”,根本没有反抗的打算。孟太后在逃跑过程中被金兵困在造口这个地方,后经过南昌跑到赣州,才彻底摆脱金兵追击。在辛弃疾看来,这是天大的耻辱。皇帝和太后一起逃跑,天下江山恐怕真的要易主了。

郁孤台位于赣州,暗指当年孟太后逃跑之事。郁孤台下就是悠悠赣江水,江水看着碧波荡漾清澈无比,谁又能想到水中有多少人的眼泪。孟太后逃难,有多少人折损在逃亡路上,又有多少人听说此事后扼腕叹息。他们的泪水最终都流向了赣江,眼前的江水见证了伤心耻辱的往事。

辛弃疾遥望北宋京城方向,可惜什么也看不到,触目所及只有无数座青山。山遮挡住辛弃疾的视线,也挡住了他的伤心。总所周知,长安是唐代的都城,北宋的都城是汴梁。辛弃疾引用前人诗句“可怜西北望,白日远长安”,用长安代指汴梁。这样一来,让读者产生了无尽遐想。前朝兴衰史与辛弃疾眼前的现实有了紧密联系,充满了借古讽今的意味。

青山可以遮挡辛弃疾的目光,但无法挡住江水。赣江水绕过青山,向东流去。难道朝廷就不能有所作为,让南宋摆脱耻辱的命运。辛弃疾想了又想,觉得这个问题无解。他只好满怀愁绪望着夕阳西下,听着深山里传出来的鹧鸪鸣叫。鹧鸪的叫声凄苦无比,辛弃疾只能一声长叹,静候黑夜的到来。